?
崔氏宗祠作為祭祀先祖、先賢,德育后人的重要家族場所,寄托了對先祖懷念!體現了對祖德認同!是增強凝聚力的圣殿!也是血脈相連的象征!它是崔氏家族的瑰寶。
為傳承家族遺產、弘揚崔氏文化,歷時數月,收集到了全國各地的崔氏宗祠(注:如有描述錯誤請留言指正,同時歡迎所有宗親在后臺繼續補充),送給所有宗親。下面就一起來看看,我們大崔氏各地宗祠的風采:
阜寧東崔氏宗祠
東崔先祖遷居此地,成為射陽河畔的望族已經650多年了!據阜寧東崔《崔氏宗譜》記載,洪武三年(1370年),蘇州閶門博陵郡三戟堂崔氏三兄弟中,長兄公朝公遷居廟灣(阜寧)射湖西岸馬朵寺東(碩集東崔)為東崔崔氏始祖。其后代主要分布在今天阜寧的碩集東崔、板湖西崔、阜城崔灣、吳灘崔莊、羊寨世明,北沙劉泉、漣水南門等地。這是蘇北崔氏家族中的一支重要分支。
佛山市崔氏大宗祠
崔氏大宗祠又稱山南祠、崔氏始祖祠,是一處建于明代中期的家族祠堂建筑。位于佛山市南海區沙頭鎮城區內。宗祠坐北向南,面闊五間、縱深五進,有108個門口,現存有牌樓式的頭進、牌坊及廂房。宗祠代表著家族祖先信仰的優秀文化形式,具有較大的影響力和歷史價值。
鞏義崔氏大宗祠
位于四川省三臺縣觀音場(現名西平鎮)東門外,屬清代乾隆初年修建的古建筑群,是蜀中聞名的“吳家祠”。據考證,吳家祠始建于清乾隆初年。祠堂坐西北向東南,系由正殿、武圣殿、觀音殿為中軸線,以兩側對稱的4間偏殿和走廊,組成對稱式,走馬轉角樓的三進四合院建筑群。長105米,寬50余米,占地面積約5000平方米,建筑面積約4000平方米。位于四川省三臺縣觀音場(現名西平鎮)東門外,屬清代乾隆初年修建的古建筑群,是蜀中聞名的“吳家祠”。據考證,吳家祠始建于清乾隆初年。祠堂坐西北向東南,系由正殿、武圣殿、觀音殿為中軸線,以兩側對稱的4間偏殿和走廊,組成對稱式,走馬轉角樓的三進四合院建筑群。長105米,寬50余米,占地面積約5000平方米,建筑面積約4000平方米。
北亭大衍堂宗祠
廣州市小谷圍島上,與黃埔軍校鄰近的廣州大學城西北隅的北亭,有大衍堂“崔氏大宗祠”。北亭大衍堂,為增城崔與之后裔的一支系。
河南鞏義大宗祠
崔氏大宗祠坐落在鞏義市孝義街道白沙村北(橋上村)、老官道(今連霍高速公路)南,背臨洛水,南望嵩山,占地面積達3398平方米,由舞樓、山門、耳房、拜殿、過廳、正殿、配殿、偏殿、庫房、廚房等十余處建筑組成,氣勢宏偉,富麗堂皇,雕梁畫棟,飛檐斗拱,為皇族家廟式建筑。山門上方嵌“崔氏祠堂”木匾,正殿后墻鑲“崔氏祠堂”石匾。正殿暖閣內設始祖碑,拜殿明柱上懸掛著這副孤形的木質楹聯。山門內過道旁,還豎有袁世凱撰文并書寫的《崔繼澤墓表》。
沙頭山大宗祠
位于南海區九江鎮的崔氏大宗祠又稱“山南祠”,始建于明朝嘉靖年間(1565年),是崔氏后人為祭祀其最早到沙頭的始祖崔世英而建,距今已有441年歷史。中途經過乾隆四年(1739年)、嘉慶二年(1797年)、咸豐七年(1857年)、光緒十九年(1893年)四次大修。每當崔氏后人做官或者光宗耀祖后,就會回來擴建宗祠。
崔氏文化博大厚藏!崔氏宗祠美輪美奐!
愿我們崔氏子孫
世世代代守住這片精神家園
先祖庇佑下,崔氏一族必能繁榮昌盛!
我們是崔氏醬酒服務商,為廣大崔氏宗親服務